香港早期民生困苦,社會上出現不少棄嬰。香港天主教國籍女修會 ─ 耶穌寶血女修會,本着基督仁愛的福音精神,回應當時社會的需要,在深水埗的修院〈即修會第一所會院〉內開設嬰兒門診部,贈醫施藥,照顧貧病嬰兒。後因留醫嬰兒日益眾多,遂於1934年在修院旁籌建寶血醫院,免費收容貧苦病人及棄嬰。 |
|
日佔時期,醫院被日軍佔用,修院及附近都多處中彈,醫院則暫充作臨時救護中心。幸賴天主的眷顧、善長的相助及修女們的堅忍,養育孤雛的使命,才得以在困苦艱難的境況下繼續開展。 |
|
戰後,棄嬰的數目更急遽增多,且孤兒們漸長大。因此,修女們在恩人協助下,在粉嶺龍躍頭覓地興建孤兒院,卒於1952年落成。 |
|
隨着社會經濟改善,孤兒數目漸減,但因家庭問題而得不到適當照顧的兒童及青少年卻日漸增加,孤兒院遂轉型照顧這些有需要的女童。又為配合孩子成長需要,修女們計劃興建十座獨立平房,開始以家庭模式照顧入住的女童。在兩次籌款活動及善長們的捐助下,十座家舍於1962年底建成,孤兒院也正式易名為「寶血兒童村」。 |